產房是豬場生產最核心的要素,母豬圍產期與分娩期的管理是豬場經營成功的重中之重,操作方法和工作要求極其嚴格,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圍產期一定要做好保健。
一、工作職責、任務與目標
1、全面負責產區(qū)內母、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按計劃完成母豬分娩產仔任務。
2、哺乳期成活率95%以上。
3、仔豬24日齡斷奶平均體重達8公斤以上。
4、協(xié)助本部門其他員工完成臨產母豬轉入和斷奶母豬的轉出、仔豬的轉出。
5、加強防疫意識,嚴格遵守防疫制度,配合獸醫(yī)做好日常消毒和疫苗注射工作。
6、細致做好各類原始數(shù)據的記錄、統(tǒng)計及上報工作,并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臨時性工作任務。
二、工作日程
6:30-8:30 巡查、喂飼、清理衛(wèi)生
8:30-10:30 治療、剪牙、斷尾、補鐵等
10:30-11:30 清理衛(wèi)生、飼喂青飼料、其它工作
14:30-15:00 喂飼
15:00-16:00 清理衛(wèi)生
16:00-17:00 治療、其它工作
17:00-17:30 報表
19:30-20:00 母豬、仔豬喂飼
三、產仔舍的技術操作規(guī)程
1、分娩前的準備:
① 維修好產房及保溫箱。
② 檢查水嘴的功能是否正常,加熱燈是否能正常工作。
③ 產房補飼槽的清洗、消毒(聚維酮碘1:200)和空置干燥。
④ 對將進入產房的母豬用消毒藥洗刷消毒干凈(聚維酮碘1:200)。
⑤ 產仔前一天再對欄舍和母豬進行一次徹底消毒(聚維酮碘1:200)。
⑥檢查母豬的健康狀況,按投料表投料。
2、誘導分娩。產前1-2天,母豬肌注氯前列稀醇2毫升做誘導分娩。
3、接產流程
(1)接產物質準備
用具。夏天:寶寶爽、盆、剪牙鉗、線、桶、飼料袋子等常用工具;冬天:麻袋、桶子、寶寶爽、剪牙鉗、飼料袋子、紅外線燈泡。
常用的藥物的準備:止血敏、吉靈、塞??怠⒕劬S酮碘等。
(2)臨產前的征狀:
①母豬的表現(xiàn):母豬會出現(xiàn)停食、不安、時起時臥、頻頻排糞尿、拉小而軟的屎,每次排尿量少但次數(shù)頻繁等情況,則當天會產仔。
②乳房的變化:母豬產前15—20天左右,乳房由后向前逐漸下垂,臨產前兩側乳頭呈“八字”形。
③乳頭的變化:母豬前面的乳頭能擠出乳汁的,約24小時產仔,中間乳頭能擠出乳汁時,約12小時產仔,最后一對乳頭能擠出乳汁時,約4-6小時產仔。
④母豬羊水破裂從其外陰部流出時,0.5-1小時內就要分娩。
發(fā)現(xiàn)母豬有臨產的表現(xiàn)時,先用聚維酮碘稀釋液將母豬乳房臀部用沾有聚維酮碘稀釋的毛巾擦洗干凈,夏天用自來水,冬天用溫水。
(3)接產。仔豬出生后,倒提仔豬先擦干口鼻的粘液,放入裝有寶寶爽的盆中,快速用寶寶爽涂抹仔豬全身,然后用細線扎好臍帶,將其掐斷,留4至5厘米,以不拖產床為準,用聚維酮碘消毒,然后放置撒有寶寶爽粉的保溫箱內,30分鐘后放出去吃飽初乳。
然后,剪牙,縱向一次剪完,剪平,不損傷牙齦和舌頭,最后斷尾,留仔豬整條尾巴的1/3,用聚維酮碘涂抹傷口,放入保溫箱內。
(4)假死仔豬急救:先盡快將口、鼻內的黏液清理干凈,倒提后腿,拍胸拍背,人工呼吸等,溫水浸泡,水溫40℃,口鼻朝外。
(5)難產處理。
破羊水后1個小時無仔豬產出或產仔間隔超過45分鐘確定為難產。在母豬難產時,先對母豬作基礎治療,即先行輸液,①0.9﹪生理鹽水500ml+青霉素1200萬IU+鏈霉素400萬IU+魚腥草60ml;②10﹪葡萄糖 500ml+VC20ml+VB120ml。然后根據難產的情況作針對性的處理。
難產的主要類型和辦法處理:
子宮收縮無力型難產,多出現(xiàn)在體質差,帶仔多的母豬。治療上采用肌肉注射催產素60單位,最多注射2次。注射催產素前經檢查確定子宮頸已經開張和不存在產道堵塞時,方可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