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豬飼養管理技術直接關系到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以及豬肉品質,以下是詳細介紹:
一、育肥豬舍環境管理
1. 溫度控制:
- 育肥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8℃ - 22℃。溫度過高,豬會出現熱應激,表現為采食量下降、呼吸急促、生長緩慢等;溫度過低,豬則需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體溫,同樣會影響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
- 夏季可通過安裝風扇、水簾等設備進行防暑降溫;冬季可采用保溫燈、地暖等措施做好保溫工作。
2. 濕度調節:
- 保持豬舍相對濕度在60% - 70%為宜。濕度過高容易滋生細菌、霉菌等微生物,引發豬的皮膚病、呼吸道疾病等;濕度過低則可能導致豬的呼吸道黏膜干燥,增加感染風險??赏ㄟ^加強通風來控制濕度。
3. 通風換氣:
- 良好的通風能保證豬舍內空氣新鮮,減少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這些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會刺激豬的呼吸道和眼睛,引起不適,影響豬的食欲和健康。一般要求豬舍內氨氣濃度不超過20ppm,硫化氫濃度不超過10ppm。通風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相結合的方式。
二、育肥豬的飼料管理
1. 飼料選擇:
- 應根據育肥豬的生長階段選擇合適的飼料。一般分為前期(體重30 - 60公斤)和后期(體重60公斤以上)兩個階段,前期飼料的營養成分側重于促進骨骼和肌肉生長,后期則更注重脂肪沉積和維持生長速度。
- 選擇質量可靠、營養均衡的商業飼料,確保飼料中含有足夠的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來源可包括豆粕、魚粉等,能量來源主要是玉米等谷物。
2. 飼喂方式:
- 采用自由采食或限制采食兩種方式。自由采食可使豬充分發揮其生長潛力,生長速度較快,但可能會導致部分豬肥胖;限制采食有助于控制豬的體重增長速度,提高飼料轉化率,但需要更精細的管理。一般前期可采用自由采食,后期根據豬的體重和體況,可適當轉為限制采食。
- 無論采用哪種飼喂方式,都要保證飼料的新鮮度和清潔度,避免飼料霉變、污染等情況發生。同時,要提供充足的飲水,水是豬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飲水不足會影響豬的采食和生長。
三、育肥豬的飼養密度
1. 合理密度:
- 育肥豬的飼養密度要合理,過密會導致豬的活動空間受限,增加豬的應激反應,容易引發爭斗、咬尾等不良行為,還會影響豬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
- 一般每頭育肥豬占地面積在0.8 - 1.2平方米之間較為合適,具體可根據豬舍條件和豬的體重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
四、育肥豬的日常管理
1. 分群飼養:
- 將體重相近、性別相同的豬只分在同一群,便于管理和飼喂。避免將體重差異較大或不同性別的豬混養在一起,否則可能會出現大豬欺負小豬、公豬騷擾母豬等情況。
- 定期對豬群進行調整,如隨著豬的生長,將體重超出或低于群體平均水平較多的豬只重新分群,以保證每群豬的生長條件相對一致。
2. 衛生管理:
- 定期清掃豬舍,清除糞便、尿液和雜物等,保持豬舍清潔干凈。每天至少清掃一次,大型豬場可采用自動化清掃設備提高效率。
- 對豬舍進行定期消毒,可選用過硫酸氫鉀復合物、戊二醛等高效、廣譜的消毒劑,每周消毒2 - 3次。消毒時要注意對豬舍的各個角落、墻壁、地面以及飼養設備等進行全面消毒。- 及時處理病死豬,按照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如焚燒、深埋等方式進行處理,防止疫病傳播。
五、育肥豬的疫病防控
1. 免疫接種:
- 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豬場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常見的育肥豬免疫病種包括豬瘟、口蹄疫、豬流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
- 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確保疫苗質量可靠,接種方法正確,劑量準確。接種后要觀察豬只的反應,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
2. 疫病監測:
- 定期對育肥豬進行疫病監測,如采集血液、糞便等樣本進行檢測,了解豬群的免疫狀態和是否存在潛在疫病風險。
- 一旦發現疫情,要迅速采取隔離、治療、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六、育肥豬的出欄管理
1. 出欄時間判斷:
- 一般根據育肥豬的體重、體況以及市場需求等來確定出欄時間。通常育肥豬體重達到100 - 120公斤左右時可考慮出欄,但具體還要結合市場價格、豬肉品質等因素綜合判斷。
- 可通過觀察豬的體型、膘情、采食量等方面來初步判斷豬是否達到出欄標準。例如,豬的背部平坦、腹部不下垂、采食量開始下降等可能是接近出欄的表現。
2. 出欄前準備:
- 出欄前要對育肥豬進行適當的禁食,一般禁食12 - 24小時,減少豬胃腸道內的食物殘留,提高豬肉品質。
- 做好運輸安排,確保運輸車輛清潔、通風良好,運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豬的應激反應,如避免急剎車、顛簸等情況。 通過以上育肥豬飼養管理技術的實施,可以提高育肥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豬肉品質,從而實現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立冬后養豬注意事項
下一篇:規模豬場如何合理的淘汰母豬